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听”近红外大咖们在说什么

时间:2018-06-05 08:50:52来源:网络

  近红外光谱(NIR)是光谱测量、计算机、化学计量学与基础测量等技术的有机结合,具有无损检测、分析效率高、分析速度快、分析成本低、重现性好、样品测量一般勿需预处理、光谱测量方便、适合于现场检测(如大批量抽检)和在线分析等独特优势。

  从上世纪70年代末,从粮食和饲料领域的应用开始,中国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和应用已走过近40年的历程。近年来,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应用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在农业、石化、制药、食品、烟草等众多领域的研究十分活跃,并且形成了包括科研、应用和仪器产业的完整体系。

  多年来,搜仪网一直关注中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关注中国近红外光谱领域的动态,也一直支持中国近红外光谱的发展。从2007年采访了中国近红外光谱开创者陆婉珍院士开始,至今已经陆续采访了20多位该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国际友人、仪器厂商,编辑将其汇总,让我们一起“听听”这些大咖们都在说什么。

  

  【老一辈近红外人】

  从“沉睡”中醒来的近红外光谱技术---访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陆婉珍院士,2007/7/3

  

  每一项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一个从迂回到快速发展再到饱和的过程,这就是科技发展过程中所谓的S曲线。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几次这样的S曲线。第一次是由于一些简易型近红外光谱仪的出现和Norris等人所做的工作,掀起了一个应用的小高潮,主要应用于农副产品的分析。第二次是在80年代后期,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分析仪器的数字化和化学计量学的发展。通过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解决谱图扁宽、不好分的问题,这使人们重新认识了近红外光谱的价值,各种领域的应用研究陆续展开。第三次是由于光纤技术的介入,近红外在线分析技术得以发展。[详细

  方家熊院士:卫星遥感技术民用化 促进国产光谱仪发展——访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方家熊院士,2010/12/02

  

  2006年,我们参加了第一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获得了一个有用的信息:一些仪器公司在生产小型光谱仪器时,一些关键的器件国内没有,都是向国外公司购买。对此我们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近10年来科技部等部委通过各个渠道支持了很多研制小型、微型近红外光谱仪项目。但这些项目研制出的仪器其核心部件都采用了国外的,并且,这些仪器完成后并没有产业化。事实上,上面所说的核心部件正好是四年前我们为航天应用研发的“铟镓砷近红外焦平面”,仪器就缺这个器件,用户很迫切,而我们又能够生产这个核心部件,那么,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做一点事情了。[详细

  九旬院士的近红外创业路——访陈星旦院士,2017/04/10

  

  “科研成果就是要进入市场的,研究所的成果到真正转化为产品还需要继续走一段路。所以,由企业‘搞’研发的做法,我认为是对的。当然,并不是说科研院所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基础研究、大工程等研究工作还必须由科研院所来主持。而一些需要市场化的项目完全可以让企业去‘搞’,因为企业搞研究就是为了市场嘛。”[详细]

  【视频】严衍禄教授谈中国近红外光谱发展,2016/03/17

  

  严衍禄教授指出,在中国研究近红外面临的困难更多,例如中国的小麦、玉米等的品种可能比国外多几万个,建立稳定的近红外模型更加困难。但是,如今大数据、云计算等的发展,对于中国近红外研究来说,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最后寄语近红外研究人员,一定要抓住机会,快速发展近红外事业。[详细

  龚伟,一个热心于中国近红外光谱技术发展的女科学家,2016/05/30

  

  可见,近红外仪器的发展趋势是小型化,那么,国产近红外光谱仪器也应该紧跟这一发展趋势,向着小型化、移动化、单项应用等方向发展。精确度和准确度及波长范围等指标可能达不到实验室仪器的水平,但是在造价上却必须低到一个普通用户可以承受的程度,即价格不要超过五千元人民币,才能普及到农村乡镇一级的使用单位和老百姓家里。仪器类型方面,可以不必都去做光栅扫描、傅里叶变换型的仪器,而其他的如滤光片型的也有适合的应用方向。[详细

  

  【业内大咖】

  前景广阔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访北京化工大学袁洪福教授,2009/02/28

  


  “目前,我研究重点在于快速、准确分析技术。大型实验室仪器测试费时较长,不能达到过程控制的目的,而在线、便携仪器的分析速度快,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适合于现场检测和在线分析,分析速度快,能在几分钟内,仅通过一次近红外光谱的采集,就可以同时完成样品多项性能指标的测定,可有效地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详细]  

  国产近红外光谱仪将在民用市场大有所为——访长春光机所卢启鹏研究员、中国计量学院金尚忠教授、暨南大学潘涛教授,2012/11/05  

  

  金尚忠教授:我认为只有在企业里推广,或涉及民生检测的迫切需求的增加,国产仪器才有可能打开市场。对于企业来说,他们希望价格能够在3万元以内,甚至1万元左右,这样国产仪器的价格优势就凸显出来了,当然可靠性是一定要保证的。潘涛教授:我认为小型、便携、专用的近红外光谱仪器研发一定是国产仪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卢启鹏研究员:我觉得国产仪器可以从一些定性或被测成分含量较高的应用领域开始推广,如农业领域对分析的精度要求可以低一些,这样仪器成本就能降下来,推广也相对容易一些。[详细

  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访天津大学徐可欣教授,2012/09/14

  


  目前无创血糖检测技术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由于被测对象是人体,人体温度、血压、血流等都会对光的强度产生影响,如何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是一个难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已提出了自己的方法,接下来将要进行方法验证,如果验证成功,不仅是对无创伤测血糖,对于其他无创伤测人体生化指标的技术都非常有帮助。在这一方面,我们是领先于国际同行的,大家在研究中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但是国外还没有提出合适的方法。[详细

  国产近红外光谱仪器与应用发展“诊断”——访江苏大学陈斌教授,2013/12/25

  

  “国产近红外光谱仪器的稳定性,特别是长期稳定性与国外知名公司的仪器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信噪比也不尽人意;另外,近红外光谱仪器在标准化、模型传递、物联网、技术标准、应用示范等关键理论或技术方面,还急需加强研发。这些在近红外光谱分析中最基础的要求制约着国产仪器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陈斌说。[详细

  从真假鉴别到过程控制 近红外拓出药检新天地——访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胡昌勤研究员,2016/04/25

  

  近红外光谱应用于假药鉴别方面,我国已达世界领先水平,而在过程分析控制中的应用则刚刚起步,与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制药企业如何在具体工作中应用近红外光谱,近红外光谱仪器厂商如何根据需求更新产品,胡昌勤研究员的工作可以说是深入到各方面的细节,也是在探索我国制药行业近红外光谱的应用方向。从假药鉴别到过程控制,近红外光谱在我国制药行业潜力无限、大有可为。[详细

  2021国际近红外大会成功申办“台前幕后”的故事——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副理事长刘慧颖,2017/08/01

  

  刘慧颖强调:“无论从哪个行业来说,如何解决网络化运行管理体系、打破封闭的产权保护意识、协调攻关大数据共享平台,是困扰中国近红外光谱行业技术发展及行业应用的难点,不突破这一关,就会影响行业推广,永远走不出应用简单化的‘怪圈’;再者,在小型、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开发研制和现场快速筛查的应用研究上,应以实用、快速为前提,不要以精准而限制适用,需要制定快检标准服务于民生。”[详细

  闵顺耕:我们的近红外——访中国农业大学闵顺耕教授,2017/12/29

  

  近期,闵顺耕一直在调研和营养健康相关的哪些指标是近红外可以“搞定”的,考虑如何将近红外小型化之后进入社区和家庭中去。“日常生活对分析仪器的需求越来越明显,这是社会发展必然的结果。而近红外最大的好处就是低成本,如德州仪器的微镜价格已经降到大约1000块钱左右一块;而且近红外用起来也比较方便,完全能用到家庭生活中去。”不过,闵顺耕也提到,我们不能指望一个近红外解决所有问题,可以配合其他的光谱一起。如在医院有很好应用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都可以移植到家庭仪器中。[详细

  一个做近红外的化学计量学人——访南开大学教授邵学广,2018/05/21

  

  邵学广强调,“化学计量学专业人才的缺乏是近红外应用发展的主要难点。”从事化学计量学相关专业研究的人员较少,而且,化学计量学不是本科阶段必须学习的内容,研究生阶段开课的也不多。欧洲大学本科阶段已经在教学大纲中规定化学计量学为必学内容,其份量已经占到分析化学内容的四分之一。但在中国还没有这个要求。“这导致培养的相关人才太少,对化学计量学和近红外的发展限制相当大。”[详细

  【国际友人】

  三大近红外光谱学会领军人 共话未来发展趋势——访国际、亚洲、中国近红外光谱学会负责人,2010/11/03

  

  Yukihiro Ozaki教授:近阶段,近红外成像技术发展很快,借助此技术我们可以看到样品的内部,甚至可以对自然状态下的水果进行药品含量的检测。还有在线近红外光谱工业分析技术,可以监测从原料到产品的整个反应变化过程,是一项很“棒”的技术。Pierre Dardenne博士:近红外光谱技术发展方向主要是趋于小型化,方便携带和使用。袁洪福教授:总结国内外近红外分析技术发展历史以及近红外技术特点,我认为近红外网络技术将是今后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详细

  近红外研究在日本的前世、今生与未来——访日本近红外研究会会长河野澄夫教授,2014/10/24

  

  “与美国近红外技术应用从农业领域到食品领域的发展路径基本相同,日本近红外技术的应用也是先从农业开始,后来发展到食品行业,现在逐步扩展到化工、纤维等领域,将来制药可能成为日本近红外应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河野教授说。[详细

  能给大米“定价”的近红外——对话日本静冈制机株式会社近红外工程师石津裕之,2018/01/05

  

  从事近红外仪器研发的十几年间,石津裕之当然也经历过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攻关。当笔者询问在研发仪器时最看重什么时,他反复提到了“台间差”这个词。石津裕之表示:“大家都买了同一型号近红外仪器,检测同一批大米时候,稻农的仪器测得的数值是6.8,大米中间商的仪器也是测得6.8,到了销售成品米的超市的仪器那里,得出的结果却变成了7.0,这就提示有可能是仪器台间差造成的。在日本,数值相差0.1的大米价格上有可能差出几千日元,因此测量不仅要追求精度,也要注意同型号之间的台间差。” [详细

  【仪器厂商】

  瑞士万通牵手福斯 进军近红外领域——访Metrohm近红外产品全球负责人 Dr.Volker Frost,2013/09/22

  

  2013年初,瑞士万通(Metrohm)正式向外界宣布其已经与福斯公司(Foss)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Metrohm收购Foss位于美国的NIRSystems Inc.,未来将Metrohm-NIRSystems作为Metrohm近红外(NIR)产品品牌开始进军光谱领域,并开始与Foss进行全球战略合作。[详细]

 

相关内容

热门产品

搜仪网(so17.cc)

电话:13439104997

邮箱:kf@so17.cc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瑞兴路19号